第十四州

若某日我封笔

“染”的是信笺,不染的是爱

真的很喜欢《染》这首歌,又因为讲作文,所以就用了这首歌做了一个课件,引入讲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

我说,歌名叫做“染”,但是唱尽的是“不染”。正如我们听《海底》的时候,唱的是“来不及,来不及”,但是“字字句句告诉你“来得及,来得及”。

你看,前面她唱:

“旧云烟 染信笺 晨霜落屋檐,

两三行 染苔藓 往心底蔓延,

叹岁月 染想念 不肯慢一点。”

是谁在“染”?是岁月,因为,“叹岁月”。

岁月如云烟,思念的笔墨染黑了信笺,早上什么时候能看到晨霜呢,日出前后,说明写词早起,披衣推开窗,抬头望去,屋檐上的晨霜薄薄的一层,霜染白了檐下青苔,天地无声,人们还没有劳作,这一点点的白霜在心底无限放大,离家几载,故乡小院的屋檐下是否也如此呢?

“这一生兀自辗转,

忘了看,

何时你 被风雪尽染,

任世道嶙峋 我执意远行,

置身荒漠也任性 你说什么我不听。”

秋霜起,日子冷了,脑海里回忆起你送我离家时的模样

“风雪尽染”染的是什么,是你的青丝,是你站在路口送我远行的身影。

我说此生如鹰,定要展翅翱翔于天际

纵使你有千万般不舍,我也决心远行

“一盏烛火透窗棂 是你单薄的身影,

原来踏断千山径 却走不出你眼睛。”

临行前,家中的灯亮了整晚,烛光下是你忙碌为我收拾行李的身影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在外半生,根如浮萍,颠沛流离,何时归期?

我想回家了

你说“月色叫做婵娟”,你说“浮世万千,不抵团圆。”

我望月,我盼团圆,我知道山那边,你也在盼着我。

”等雾退散 船舶靠岸 弯过了几个弯,

眷恋的地方 是你的身旁,

千里烟波 小小村落 你还在那等着我,

世间起落 几番归去来 咫尺隔山海,

你眼中我长不大 永远是小孩。”

大漠黄沙,漫天繁星,又如何,不敌村中炊烟袅袅,你的呼唤。

车刚过转角,便看到路口的站牌下你半佝偻的身影,一如当年送我离开。

”这一生兜兜转转,

唯有你,

给的爱 是一尘不染。”

岁月染白了你的鬓发,炊烟染红了天边残阳,风雪染湿了衣衫,可你的爱,却历经千帆而不染。

“染”的是外物,“不染”的是内心

文字的力量美,就美在这儿,通过物像来传达感情,同时具有思辨性。

一首歌词,一两百个字,就能够把格局放大,从表面的外物到内心的情感,一步步深入。

唱出了少年桀骜为梦想无惧南墙的孤勇,也唱出了几经风霜漂泊半生暮然回首寻找归处的眷恋,更唱出了从小到大无论受尽多少委屈家永远是你港湾的温暖。

古人为什么会有“思乡”

游子漂泊,喜欢登高,登高是为了望远,望什么,望故乡,望故乡的亲人

对月独酌,为什么是偏偏月呢,因为千里共婵娟,你与亲人看的是同一片月

意象和感情,不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吗。

作文审题立意也是如此,我们看到材料讲的表层,出题人仅仅是想表达这层吗?不是,还有更深的,那是什么,挖下去,立意就出来了。

评论

热度(1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